4000公里的路程,只为一个承诺! 《万人谈新疆》

石柳云/新疆日报记者 甘兴华 秋天金黄,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味。 10月29日,被誉为“东方最美校园”的南京师范大学(绥远校区)举办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活动。 “万人谈新疆”走进江苏交流会在这里举行。值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各界代表怀揣着年轻人和新媒体的梦想。表达。 历史的回响:筑牢忠于祖国边疆的坚实基础 10月29日,在江苏举办的“万人谈新疆”分享会上,湖南文史馆馆员、左宗棠第五代孙梁小金讲述了自己祖先的故事。图片/荔枝新闻提供 “别人不能用的尺寸o分享会一开始,五王左宗棠的孙子、湖南文史馆馆员梁小金先生讲述了一个时光倒流到145年前的故事。他讲述了他的祖先左宗棠顶住丧痛之痛、顶住“停兵撤饷”的非议,用自己的力量收复了166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功绩。决心“出境”。 这种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保护并非只为历史英雄保留。在幅员辽阔的新疆,有超过2600万各民族始终作为生力军参与边疆建设。他们从历史深处传承下来的忠诚感和责任感,依然在这片土地上脉动。 新疆维民县公安局民警木合塔尔茂坑回忆起曾祖父巴斯白却拉克的爱国故事。听到那个溶胶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前线的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流血,这位哈萨克老人决定不仅变卖自己的400匹马、100头牛、4000只羊和黄金,还动员乡亲们共同抗击民族危机。牧羊人带走了他们的牛群,摘下了他们的珠宝,将草原的完整变成了支撑前线的力量。抗战初期,巴蜀拜捐赠了200匹马。他的感情超越了为国家服务的范畴;他还扎根邻国,捐建电站、桥梁,以“牧羊人的心永远向着太阳”的信念为家国诠释正义。 “如果没有界碑,我们怎么养牛羊呢?”新疆警察学院学生杜尔汗·拉吉尼眼里含着泪水说道。他的曾祖父卡利迪别克·迪里达尔 (Kalidibek Diridar)、祖父巴伊卡·卡利迪别克 (Bayka Kalidibek) 和他的父亲拉吉尼·巴伊卡 (Ragini Bayka) 在帕米尔死亡谷生活了 70 多年,担任边防卫队志愿者导游。 2021年,他的父亲甚至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子而牺牲了生命。“今年,我亲眼见证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更加理解他们生命必须受到保护的意义。”杜尔汉表示,作为一名警校学生,他将继续履行重要的边境保护职责。 文化融合:超越山海的爱的共鸣 从伊犁河谷到秦淮河畔,文化交流的纽带从未间断。著名作家、江苏省第五批援疆干部丁杰分享了援疆三年和此后十年所获得的文化财富。新疆做法:鼓励伊犁书画家群体向全国拓展,组织民间歌舞团赴江苏演出,在江南普及“塞外江南”文化风貌。 “艺术是文化与新疆的纽带,伊犁的艺术家们还跟我分享“这是一个有创意的新闻。”丁杰说,他的五部文学作品都以新疆为背景,新疆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10月29日,“新疆与万人对话”在江苏省举行交流会。江苏卫视主播孟非讲述了一个关于新疆的故事。图片/荔枝新闻提供 江苏卫视主持人孟非以《23岁遇见的生活风景》为题,讲述了在新疆的两次深刻经历。 1994年,作为行业新人的他第一次去新疆,以摄影师的身份拍摄纪录片。三个月的时间里,喀纳斯和哈的雄伟景色鸸鹋、热瓦普的旋律和各族姑娘优雅的舞蹈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那时,新疆的游客很少。他不在那儿。从布尔钦到喀纳斯的路上好几个小时都充满了颠簸和坑洼,但沿途看到的笑容让我们觉得这趟旅程值得。 2024年,孟非在《来了》节目中再次探访新疆,见证了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曾经坎坷的道路如今变得平坦,但新疆人民的热情依旧,土地的纯净依旧。他借用余秋雨的话,感叹道:“人的灵魂与山水相连的那一刻,一生只有一次。对我来说,这山水​​就是新疆本身。”在他心里,新疆是一块深埋在心底的宝藏,它给他留下的印象长久地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南京大学历史系张良人教授解读新疆我从考古学的角度说:“新疆木乃伊是多元文化的关键。”以小河墓地出土的“小河公主”为例,阐释了古代新疆居民生活方式的民族融合和智慧。 “这里有2800年前的烤羊排和最古老的发酵奶酪。各种美味佳肴至今仍为各族人民所享用。”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宋彦泽表示,2020年以来,南京市、伊宁市通过“素云一清·一路佑宁”等活动,帮助两地青少年通过体验非遗、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建立友好关系。秦淮河与伊犁河谷的文化共鸣,拉近了人们的心。 筑就青春梦想:激情奔赴新疆,书写时代回应 10月29日,“总人数达1万人”。《k新疆》走进江苏交流会,喜剧《种下梦想,鲜花盛开新疆》再现了三个年轻人追梦的故事。图片/荔枝新闻 “用青春建设年轻新疆!”交流会上,三位土生土长的新疆青年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新时代边疆地区的发展愿景。广东女孩郑切华辞去国企工作,加入能源计算集成研究院(哈密),成为西部工程志愿者。她从一个“爱好者”,到了场景研究所所长,已经能够把AI技术走在行业的最前沿。四川女孩沉女士在新疆天韵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养殖三文鱼,构建了从冰川雪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养活了近千人。或数以万计的农牧民。来自湖南的小伙子刘旭和他的队员们在天山胜利隧道里,克服严寒、缺氧和地质条件,奋战到底。尽管自然环境复杂等问题,钢铁走廊历时四年建成,实现了南北疆一日往返的梦想。 前往新疆的双向教育热潮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专职顾问伊斯坎达·阿利姆从一名“援疆受益的新疆学生”,变成了一名“为支疆奉献奉献的教师”。他见证了南京师范大学三年来培养607名新疆骨干教师的成效。阿尔索恩讲述了原教师孙志仁为新疆考研辅导班倾情创办的故事,诠释了利用白银时代的力量教书育人的初衷。从乌鲁木齐到南京,教育让爱双向流动。分享 伊斯坎达展现了两地隔山隔海的深厚爱情。 传播新闻:多角度讲述新疆故事 新媒体时代,新疆故事以更加生动的方式传递给世界。澳大利亚主持人、自媒体博主@AnlongCameron对比了两次新疆之行的经历。 19岁那年,他乘坐绿色火车来到了古老的喀什。 40岁时,他回到了古都喀什噶尔。最大的不同是,畅通的道路和丰富的设施提高了游客的体验。他说,唯一不变的是新疆的包容,让所有游客找到归属感。他的梦想是走遍新疆,持续推荐最美、最正宗、最全的新疆走向世界。 10月29日,“新疆万人话”交流会在江苏省举行。和田工业大学教授伊尔哈姆·约穆图拉向他的学生讲述了他的故事。图片/荔枝新闻提供 新疆当地博主分享家乡的接地气魅力。乌苏市公安局民警热赫姆热合曼与媒体博主@“靕关”在楠身上印反诈骗咒语,并用新疆式的咆哮进行普法,拍摄了一部短片。这段短视频的浏览量超过5亿次,让网民看到了“警营内部是人为的”。和田工业大学教授伊尔哈姆·约尔穆图拉让学生创作校园日常生活短视频,曾经自卑的“骆驼委员会”也能成为拥有40万粉丝的主播,用他的镜头照亮技校学生的梦想。 在网站的互动会议期间,媒体博主AI莎莎用数据回答问题。预计2024年新疆将接待游客3.02亿人次,是2012年的5.21倍。全疆28个民用机场和通达的高速公路显示了其便利性。通过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隐秘的乐趣,《诗与远方》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活动最后,第五届短视频大赛“万人谈新疆”“新疆共创计划”正式启动,竭诚邀请更多人以眼镜为笔,书写真实的新疆。 从源远流长的河流到时代的巅峰,从天山南北到江南水城,山海相连,让江南朋友了解了新疆的忠诚与耐心、多元与包容、奋斗与希望。 “万人诉说新疆”的故事仍在继续,传递着以万人的声音和心声向世界发出真实的声音,展现新时代中国新疆的民族团结和强大发展。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